条件交换的爱情

条件交换的爱情

爱情这东西,说得高尚一点叫灵魂契合,说得通透一点就是条件匹配,说得难听一点嘛,不过是利益交换而已。年轻人总喜欢假装自己追求的是纯粹,动不动就说要“嫁给爱情”,可惜世道早就把他们的脸打得啪啪响。说真心最重要?真心能抵几斤大米,能挡几个月房贷?没人敢真拿真心去银行换现金,那不过是廉价的空话,用来安慰自己罢了。男人盯着肤白貌美,还最好能温柔顾家,既能做花瓶摆在社交场合,又能回家下厨端茶递水;女人呢,一边嫌弃男人势利,一边自己心心念念的对象一定要帅气时尚,还得体贴入微,最好家底殷实,再送个海外身份当附赠,带领全家实现阶级跃升,这些清单比招聘条件还苛刻,写得明明白白,有些像是挑员工、另外一些又像在找贴合自己情绪性格的宠,不像是找伴侣。

见过太多这样的戏码,我身边家境殷实的男生张口闭口“非广东、上海户口不娶”,摆明了要找一个能为下一代铺路的“合格投资”;有些女生,自己靠滤镜硬撑的脸皮,不知透支了多少健康与存款,却做着攀高枝的美梦,非要找个既有钱又浪漫的男人,还得不嫌弃她的脾气,还得宠她到上天。好笑吗?不好笑,因为这就是现实最赤裸的样子。所有人都嘴上讲缘分,其实心里都掂量着条件,谁也不愿承认自己才是那个被挑来挑去的商品。

爱情在书本里是诗意,在社交媒体上是滤镜,而在现实里,它往往就是锅碗瓢盆的代名词。玫瑰花很美,但它填不饱肚子;米其林星级晚餐或许很浪漫,但它不能支付明码实价的电费水费燃气费账单。有人能陪你吃喝玩乐,可等到柴米油盐的生活扑面而来,他八成转身就走。真正能留下来的,不是朋友圈里的甜蜜合照,也不是所谓打动人心的仪式感,而是那个愿意凌晨起床陪你哄孩子的人,是那个和你一起商量怎么还房贷的人。有人或许可以参与你的吃喝玩乐,但无法陪伴你的柴米油盐

偏偏这一代人啊,最怕的就是面对现实。他们把爱情理想化到荒谬的程度,以为逃避柴米油盐,就能永远活在自己骗自己的幻想里。可婚姻最毒辣的地方就是:它一定会撕下滤镜,把你们丢进最琐碎的日常。那时候,你才会发现,对方不过是跟你抢卫生间的人,是半夜打呼噜的人,是月底盯着账单发愁的人。那些小红书里一遍遍鼓吹的“嫁给爱情”,爱情像握在手里的沙子,不需要经历多大的波折,只要走几步路风一刮就散了。

说到小红书,它才是这出闹剧的舞台。平台上的爱情,不是柴米油盐,不是携手共渡,而是人手一个滤镜包装的梦。有人晒对象随手送的几万的包,配文是“被爱宠成了小公主”;有人分享对象制造的惊喜旅行,暗示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。久而久之,普通情侣之间的小心意都显得寒酸,真心实意的陪伴都被比下去。小红书的价值观毒就毒在这里,它教会人们用奢侈品和惊喜来衡量爱情的分量,把虚荣当作幸福的标准。于是很多年轻人明明过着最普通的生活,却硬生生被卷入攀比的游戏:女生看别人被宠得像公主,回头嫌弃自己的男朋友“不上进”;男生看别人随手刷礼物,暗自觉得自己“不够格”。爱情,本来是两个人的事情,最后活生生被整成了供大众围观的橱窗展示。

小红书内的人设给了普罗大众一个幻觉:爱情可以不食人间烟火,可以精致、可以梦幻,可以不必直面柴米油盐。可等关掉软件,滤镜没了、文案没了、流量也没了,剩下的就是现实的重击。你还是要去挤早八的地铁,还是要为下个月的房租皱眉,还是要跟伴侣为鸡毛蒜皮争吵。等到那一刻,才发现小红书上那些所谓的模范爱情,不过是加了滤镜的广告,和你现实的日子,八竿子打不着。赚钱是成年人最大的体面 通往诗和远方的路上既需要情怀 更需要盘缠。

当然,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些事离自己很远,还觉得这篇文章充满“爹味”,根本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。可现实哪有那么侥幸?你以为自己清高不世、不谈物质,是灵魂独立,其实只是没资格去挑。真到要付房租、买药、还贷款的时候,你才会明白,所谓“真心”,在现实面前连张美团优惠券都不值。

感情没有什么好分析的 对的人不会让你半夜深思还要不要和他继续 值得的人不会让你反思他到底值不值得。

无论是男生和女生就应该多挣钱多旅游多见见世面,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,别整天想着手机屏幕内、躺在自己身边的这个人到底爱不爱你,你要有钱鬼都爱你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

    暂无评论内容